学党史

德阳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4 浏览:11173次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和推动形成“人才高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决定地区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建设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为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阳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科学普及能力及效益日益凸显,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大幅提升,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度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7.2%,高于全省6.9%的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三;2018年度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1%,高于全省7.46%的平均水平,与绵阳市并列位居全省第二;2020年度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2%,高于全省9.45%的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三。尽管近年来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逐步提升,且均位于全省前列,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达城市差距还存在较大差距。如2020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2%,与全国平均水平10.56%相比差距0.36%,与13.8%的一线城市成都相比还差距3.6%,与24%的发达城市北京及上海相比还差距13.8%。同时,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呈现出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经随机抽查走访调研旌阳区平安社区、秦宓社区,广汉市金领社区、中江县玄武社区、什邡市双泉社区等15个社区,发现在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力气加以改进。

三、德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全民普惠的科普机制尚未形成。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制基本建立,但成员单位沟通联系、协同配合、相互协作上还有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和激励机制。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和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是提升群众科学素质的平台和基础。目前,德阳市科技馆尚未建成,综合性科技场馆和专题科技场馆均比较缺乏。科普服务载体、科普场所等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缺乏、管理不够完善,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科普资源的实际需求。科普基地的建设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开展科学素质工作手段有待丰富完善。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缺乏较好平台载体,开展科普活动的方式方法依然传统,缺乏创新性。运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素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精准科普服务的能力还不够。

(四)科普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社区日常工作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日益繁重,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没有专职科普人员,部分社区配有科普兼职人员,科普人员的不足导致科普工作效果不佳。另外,基层科普信息员队伍及科普志愿者队伍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在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五)科学素质经费保障及考核评估机制尚不够完善。当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市、县科学素质工作经费近年来逐年压减,已无法满足科学素质工作发展需要。科学素质工作的绩效考核2019年前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市级部门及各区(市、县)开展群团工作的考核,近几年由于参照省级部门层面的考核内容而被取消。

三、多策并举,稳步提升德阳市公民科学素质

(一)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德阳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成员单位沟通联系、信息互通和密切配合,通过协同开展科普宣传、展览展示培训交流等活动,加强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统筹资源力量,通过项目承接、活动参与、协作配合等引导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依托业务范围和工作实际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特别是要用好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科普资源,支持和鼓励其实验室、科技平台以及科研人员对外开放从事科普服务。更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科学素质共建共享机制。

(二)加强投入保障,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对科学素质工作的投入保障,市级各有关部门及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承担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在部门经费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科学素质工作。三是为促使科学素质实施工作刚性化,进一步落实责任,建议将科学素质工作重新纳入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考核之中。

(三)牢筑工作基础,筑强科普阵地

一是积极推进我市科普场馆建设。继续推进德阳市科技馆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集科普资源的配置、开发、集散与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技场馆以及各领域的专题性科技场馆,促进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和共建共享。二是分级分类支持改善社区、农村及乡村中小学科普能力及条件建设,支持社区、农村及乡村中小学建设微型科技馆及科普服务站,加强资源供给和设施配备。在科技馆建设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农村、乡村校园以及巡展,有效提升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省级科普共享基地建设和管理,启动德阳市科普基地建设,推动以科普展教功能为主的科普新型阵地建设,推进科普阵地适时开放和开展科普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普市场,不断完善全市基层科普设施和条件。

(四)创新科普手段,提高科普实效

一是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与“科创中国”有机结合,积极引入“科创中国”平台高端资源,有效利用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等助力群众科学素质提升。二是将科学素质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着力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示范、科技讲座,探索农技培训及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和农业增产增效,重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三是切实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有效利用“天府科技云”“科普中国”等专业化科普渠道和优质平台资源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实现科普供给智能匹配、精准对接,广泛、智能、精准共享全省乃至全国科普资源及科普服务。引导支持加强本土科普资源、科普产品的开发创作,开发独具我市特色的、适宜本土的、群众迫切需要的科普资源及产品。四是大力塑造“全国科普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持续深化品牌创建,积极服务群众科学素质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化科普氛围。

(五)夯实人才之基,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科普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稳固科普专职人员队伍,强化科普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广泛发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二是完善科技(普)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建立满足群众需求的科技(普)志愿服务组织,规范科技(普)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登记、管理等程序,推进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三是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科普信息员认证、管理及培训,建立科普信息员激励机制,提高科普精准传播效率。

上一篇: 中江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对中江家庭农场几个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 没有了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